分類
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

食早餐較聰明 甚麼早餐可以「醒腦醒晨」?

食早餐較聰明 甚麼早餐可以「醒腦醒晨」?

撰文:家營營養中心創辦人

資深營養師 吳耀芬

開學了,小朋友上學前有沒有吃早餐呢?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原因,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,但是各位家長要留意,原來早餐對小朋友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呢!

早前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,原來早餐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重大影響。有每天吃早餐習慣的學生,考試成績較一般沒有吃早餐的學生高出5分之多。為甚麼吃早餐會令我們更聰明呢?

由於腦部需要血糖作為營養的吸收和消耗,但當我們的身體整晚處於沒有食物的狀態下入睡,身體已消耗了我們一整天的血糖。所以,我們更需要進食早餐以補充血糖,令我們的反應變得較快。家長可能會問,有甚麼早餐比較適合小朋友?

甚麼早餐可以醒腦醒晨

  1. 澱粉質的食物

包括粥、粉、麵、飯、麵包和餅乾等,所以我們可以吃一件三文治、一碗通粉或米粉也可以;甚至飲牛奶、吃燕麥片或粟米片也沒有問題。

  • 補充蛋白質

由於蛋白質本身也可以讓我們的反應會快一點,例如雞絲含豐富的蛋白質,所以早餐可以選擇一碗雞絲湯米粉或雞絲湯通粉,或吃一份芝士蛋三文治,也可以幫助我們補充一天的需要。所以各位家長記得提醒小朋友,要吃了早餐才上學了!

分類
家長園地

新手媽媽身心俱疲 丈夫簡單兩招幫手舒緩情緒

新手媽媽身心俱疲 丈夫簡單兩招幫手舒緩情緒

撰文:姚怡超中醫師

要建立健康快樂的家庭並不容易,先說當母親的,由懷胎十月開始,準媽媽就要面對內外的變化如外形、體重和生理,甚至心理情緒。首次懷孕的準媽媽,心情和精神就更為緊張。此外,壓力還可能來自身邊的伴侶和家人。筆者見過一些懷第二胎的母親,因為緊急孩子性別而過分擔心。其實孩子是上天所賜的禮物,我們應放開懷抱,順從天意,家人亦應該給予支持。話雖如此,產後抑鬱的個案實在很多,故筆者會從中醫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下治療產後抑鬱的方法。

產前產後受氣鬱、血鬱困憂

中醫的鬱症分為六種: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濕鬱、熱鬱及食鬱。產後抑鬱頗為複雜,以氣鬱和血鬱多見。中醫理論「邪氣所傷,正氣必虛」,懷孕期的準媽媽身體要為嬰兒付出很多的營養物質和血液,加上生產過程的疼痛、耗氣及失血,令媽媽身體元氣大傷。

及後,媽媽因為忙於照顧嬰孩令體能透支,加上惡露不清,瘀血不盡,令臟腑失於平衡。此時,媽媽開始感到體弱無力、頭暈頭痛、少腹疼痛、煩燥不安及失眠等症狀,甚至影響哺乳分泌,譬如奶水不通或乳汁少等。在這情況下,媽媽會感到氣餒,情緒進一步受到影響,易怒易哭,產生失落和空虛感。這些都是產後抑鬱的病徵。

舒緩緊張情緒小提示

其實產後抑鬱是可以避免的,無論是中或西醫,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,所以各位媽媽千萬不要忌諱疾醫,若開始發覺不妥便應尋求幫助。要防止抑鬱,媽媽產前產後也要有規律的作息,加上食療和適量的運動,便可保持身心舒暢。

在家中,丈夫可替太太進行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,幫助舒緩太太的緊張情緒:

1. 加速心肺功能,幫助放鬆心情

雙手對握輕輕摩擦,刺激雙手大拇指下的魚際穴和手掌中央的勞宮穴,又或用拇指按壓這兩個穴道數分鐘。

2. 減輕頭部脹痛

將雙手的拇指和中指對按著雙側太陽穴,一收一放地上下輕輕轉動數分鐘,便可減輕頭的脹痛感。

無論懷孕與否,丈夫替太太按摩都可增進夫婦間的感情,令家庭變得更溫馨和諧。如果身邊有朋友將為人母,大家記得好好鼓勵對方,分享自己的經驗,這對準媽媽也有幫助呢!

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錦囊

小朋友扭計瞓地 要如何處理?

小朋友扭計瞓地 要如何處理?

撰文:精神科專科許龍杰醫生

很多家長都試過有這樣的經驗:帶小朋友出外遊玩,原本一家人心情愉快,小朋友也玩得盡興。但突然之間,小朋友提出一些無理要求(如看見玩具要買),家長不容許,小朋友就即時變臉,哭哭啼啼。當家長嚴厲訓斥,小朋友卻變本加厲,不但哭鬧得更大聲,更扭盡六壬,蹬腳瞓地,引來街上途人注目(甚至可能懷疑你在虐兒)。家長無計可施,唯有極盡安撫,甚至舉手投降,買下玩具給小朋友,希望平息風波。最後,小朋友一但要求得逞,玩具還未到手,便已經破涕為笑,之前的哭鬧一掃而空,令家長哭笑不得。

可是,家長有沒有留意,假如這些「因扭計壓力而妥協」的情況出現的次數愈多,小朋友的哭鬧次數卻會不減反增?這是由於一個心理學現象 - 「正向增強現象」(Positive Reinforcement) 的後果。所謂「正向增強現象」,意思是當對方出現一個行為之後,假如即時給予對方獎勵,那個行為便會再次出現。當獎勵愈多,行為重複出現的機會也愈高。

套用在剛才的例子上,假如小朋友哭鬧不止,在他情緒最激動之時,假如大人滿足了他的無理要求(如買玩具),這便等於獎勵了他哭鬧的行為,以後當小朋友有其他不合理的要求,便會更傾向用哭鬧的手段來達到目的。另外,一般小朋友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,假如父母平時愛理不理,但小朋友一哭鬧,父母便立時緊張萬分,因為即使打罵也是關注的一種,久而久之,小朋友便會傾向以哭鬧,作為吸引父母注意的手段。

所以,家長要適當處理小朋友的哭鬧,首要的事是父母要保持溫和的態度,但同時要堅持原則,不可以輕易妥協,特別是不能因為小朋友持續哭鬧,就最終屈服而滿足要求。假如父母無法控制場面,可以嘗試減少對小朋友的注意,如移開眼神接觸、木無表情或不與小朋友說話等。另外,假如哭鬧的場所是在家中發生,家長可以帶小朋友到一個寧靜的角落,切斷所有對小朋友的關注,讓小朋友慢慢冷靜下來,再對他慢慢說清楚問題所在。

當然,更重要的是當小朋友行為良好,沒有哭鬧之時,要不時給予小朋友適當的關注,讓小朋友有安全感,不會用大吵大鬧作為「籌碼」,來爭取父母的愛,這才是治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