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? 

資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教授

2023年已過了5個月,暑假很快又會到,然後又到9月開學日。這意味著一班K3同學準備迎接小學生活,但這班同學過去3年幼稚園生涯,大多都在疫情下的網課經過,甚少面授課程,又少機會與人接觸。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升小生活?

升小一的同學最多只是等於K2程度,因為他們最少有一整年沒有回學校上課,而從幼稚園到小學,本來就已經有很多東西要適應,例如上學時間、在學校裡一些生活上的細節,甚至整個周期和學習模式都不同了。幼稚園一節課大約20分鐘左右,然後已經要轉另一節課,但是在小學可能是35分鐘或以上,很難維持集中力,所有這些問題,都會對小朋友造成很大的適應問題。

如何跟小朋友說明幼小交接的變化才是最好呢?首先家長不要太緊張,有很多小學會舉辦模擬課程,會有適應週,亦可參觀學校。小學比幼稚園大,小朋友可能會感到很高興,因為有很多不同的設備,他可能會有很多期待。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要先開始才知道,太早和他說太多也沒有用,只能告訴他:「對,學校就是這樣。」

另外,有些事情小朋友現在還未能做到,並不代表他做不到,要待他長大。家長很多時候都是這樣,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,不能勉強的,而是要等待小朋友成長到那個階段才能做到,要記住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速度都不同。剛開學後他們放學回來,可觀察他情感的轉變,如果看到他有這些情況就要注意了。

小朋友的適應是需要時間的,但有時家長也要適應。在幼稚園我們稱為Homeroom(固定上課地點),由一名老師帶領,所以小朋友只會經常看到一兩位老師。如果在家長參與或家校協作時,很簡單只要找回那位老師便可。在小學,每個科目都有不同的老師,所以有時候出現狀況時,我們就要思考怎樣和老師溝通。

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家居安全要留神 以免意外生

資料來源:急症室專科醫生張喜樂

家居暗藏危機,只要一次不小心,小朋友就很容易受傷。家居設置有甚麼要注意,以防小朋友受傷?

一般比較常見的家居意外就是小朋友夾到手指,可能有時候因大風,吹至門關或是有人開門的時候,也會夾到手指的。所以我不論出入也好,都要先鎖門,至少將鑰匙放高一點。家長或者可以用一些膠狀的東西卡著門關,就算真的關門時他都不會夾到手指,或者用門栓來減少夾到手指的風險。

在廚房方面,最好就加上一道廚房門閘或是廚房門也要關好,讓小朋友不能進入廚房。家長也要從小就教導小朋友用火方面的知識,火是一件很危險的事,很有用也很危險,故要很小心地處理火。

另外,藥物亦是危險的一環。有時小朋友吃一顆已經很危險,所以藥物真是要妥善放置,特別要放置在藥櫃內。藥盒也要放到較高的位置,小朋友接觸不到的地方,這樣就會更安全。

我們也要小心小朋友喜歡爬來爬去,例如爬雙層床、較高的床及沙發等,有時他們可能會跌倒。除了我們要教育他外,我們也可以去想清楚哪些是高危位置,我們就在那些位置加些軟墊跌倒也不會那麼傷。當然教育都是最重要的,或是不要讓他們有機會,接觸這些危險的地方。

香港單位狹小,我們也喜歡利用高櫃去放置很多物件。當東西過多時,可能使櫃倒下,所以我們自己也要去檢查,這個櫃是否容易搖動。如果要放東西,要放置得上輕下重,這樣櫃就不容易倒下。

家居安全另一重要的是窗要裝上窗花,因為小朋友會爬窗,那個危險性相比一般家居安全問題更加大,因為會直接牽涉到生命危險。

如何教小朋友正確發音?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

小朋友學習語言,發音也是重要一環。英文的很多發音是廣東話裡沒有的,不論對小朋友或大人,都是較難掌握。家長可以如何教導小朋友正確發音呢?有甚麼小法寶可以使用?

英語裡的咬舌音對於小朋友甚至大人來說,也是比較難掌握的。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提示技巧,教導小朋友正確的發音。用這發音作例子,其實家長可以嘗試用一些視覺的提示,譬如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望著鏡子,讓他看見自己的舌頭,放置於兩排牙齒的中間。

另外,家長也可以用口頭提示,我們要明確向小朋友說:「你的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。」讓他知道要怎樣做。有必要的時候,家長可以加上所謂觸覺的提示。譬如用雪條棒或用匙羹這樣碰著舌頭,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,讓他知道不同的發音部位,舌頭要如何放置。

家長也可以嘗試和小朋友玩些簡單遊戲,來訓練他們的聽辨能力,就是小朋友在聽覺方面能否辨認得到對或不對,譬如家長故意讀錯字:「fank you對不對?不對」「thank you對不對?對了」這次我們牙齒要咬著舌頭,又或在紙寫上free和three這兩個字,然後家長讀出其中一個three 「你指給我看是哪一個」;Free「你又指給我看是哪一個」。如果他懂得分辨,在表達上來就更加清楚和容易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在家也可增強兒童四肢肌肉?

資料來源:註冊物理治療師許詠怡

小朋友學業繁重,留在家的時間增加了,失去不少做運動的機會。但小朋友的四肢肌肉發展非常重要,其實在家也可以做一些伸展腰部和上肢的拉筋運動。

第一組是弓步轉體 (Lung and twist),這個動作有助鍛鍊核心肌肉和下肢肌肉。首先,雙腳打開至臀部闊度,雙手放於身體兩旁,踏出右腳使兩邊膝頭維持90度,打開雙手,手心向前,慢慢地向右轉,維持兩秒。然後回到原地雙手垂下,回復原狀,左右腳各做十次。

第二組是對角伸展 (Quadruped limb raises),這套動作有助我們強化背部和四肢肌肉,如果可以的話有瑜伽墊就不會壓到膝蓋。首先,四肢撐地,兩隻手打開至肩膀闊度再撐著地下,兩個膝蓋打開至臀部闊度再撐著地下。我們將右手舉高並伸直,再將左腳舉高向後伸直,形成一個水平線的狀態。同時收緊背部和腹部,維持兩秒,左右兩邊互相交替做十下便可。

面對小朋友不誠實的行為時該怎麼處理?

資料來源: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 

小朋友每次做功課,都訛稱自己肚痛、要上洗手間或想睡覺,千萬種謊言與藉口。重視品格培養的家長自然會感到嬲怒,因為他們對子女不誠實的行為都是零容忍的。但為甚麼孩子總是逃避做功課?為甚麼他們又要以謊言去掩飾呢?

小朋友逃避做功課,很多時不是他們不願意做,而是做不到。小朋友都會希望自己又乖巧又聰明,但當他們發現自己做不到功課,便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。他無法接受,便會以說謊來掩飾和逃避。一般而言,智力正常但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,他們的學業表現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在其他方面,他們一樣可以表現出色。而且不論他們智力水平高低,只要使用對的方法,加上適量訓練,他們亦能建立相應能力。

但人為甚麼會說謊呢?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處於不安的環境時,便會啟動防衛機制保護自己。而說謊便是其中一種以逃避方式來應對危機的表現。如果家長希望幫到子女,便要讓他勇於說真話,這樣家長才能理解子女真正不明白的地方。

如何令子女勇於說真說話?你要讓子女知道,即使他不夠聰明,你依然會這麼愛她,以他為喜樂,對他有耐性,並且會一起想辦法協助他解決困難,從而建立他的安全感,讓他安心透露內心的不明白與困難。但相反,若其經驗令他認為因他不夠聰明,會引來媽媽對他發脾氣及埋怨,他便不敢說真話,甚至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用大人一看便能拆穿的謊言保護自己。

這時候孩子不但無法保護自己,更會惹來更大的麻煩,因為媽媽會更生氣,便會主動認錯,又會承諾不再說謊。惟事實上,他功課的困難並未解決,形成造成惡性循環。因此,我們鼓勵家長學習接納子女的不足,令子女對你有信心,覺得安全,自然對你敞開心扉。

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

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,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。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,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。

第一個遊戲叫做「蓋棉胎」,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。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。另外,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。那玩法是怎樣呢?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,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,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,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,例如發出這張紙卡,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,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。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,就要鬥快拍下去。如果是較慢的玩家,就要取走所有卡,並收到自己處,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。

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,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,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,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,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。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,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,解釋和作一句句子。然後到家長,家長可能就用圓形,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,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。

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,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,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,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,隨意地放在桌上,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,然後就把字卡反轉。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,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,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,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,還有讀出來。

分類
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

教養孩子出現分歧時 緊記「迴避不可恥且有用」


資料來源: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阮慧敏

在親子互動裡,父母的成長背景、教育程度或者原生家庭都有不同,所以基本上父母對某件事有不同的看法,其實是很正常的。

當真的有不同意見時,父母應找一個平靜的環境,互相傾談自己的角度,各自對問題的看法。無論在甚麼情況下,我們都不希望,父母在孩子面前直接爭吵。舉個例子爸爸可以對媽媽解釋:「我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或工作壓力大時,我都會用手機發洩及減壓,所以我會覺得小朋友玩手機是沒有問題的。」

而太太也可以對丈夫表示:「其實我希望你支持我,很希望你能夠諒解,其實我照顧小朋友也是很辛苦的。」大家可以在一個平靜及平等的環境下先商量。其實在親職的環境裡,父母的步伐必須一致的。

舉個例子爸媽就好像在跳舞,爸爸踏前,媽媽就要退後。爸爸舉高雙手,媽媽就要轉圈,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步伐。如果能夠配合得這麼順暢,不只跳舞的二人能樂在其中,甚至是旁邊的觀舞者也會陶醉在舞蹈中。但是如果大家各不相讓,一個人踏前,另一個人也要踏前,另一個人希望你能夠配合,而你卻只堅持自己的立場,怎樣都不配合,這場舞蹈就一點也不精彩。

在家庭的環境裡,小朋友往往就是最忠實與忠心的觀舞者,永遠站在大堂中央位置觀看爸媽怎樣去跳舞。所以如果父母跳得一團糟,這位觀舞者也會坐立不安,而整個氣氛也會緊張起來,問題也會更加多,在舞池的爸媽也會互相踐踏

踐踏得更痛。

當真的出現水火不容的情況,父母各持己見,鬧得怒火中燒。我們會提議隨便一方離開現場,不是輸贏和面子的問題,而是讓大家透透氣,伸展一下。大家在家庭環境裡不是一種角力,因為受害者必定會是小朋友。所以在家庭環境裡如果父母是怒火中燒各不相讓時,其實有一方需要先退下來,調理一下怒火離開現場,這樣會比較好一點。

甚麼米適合小朋友食用?

資料來源:家營營養中心創辦人資深營養師吳耀芬

現代社會大家都十分注重小朋友的營養,究竟吃甚麼飯才會讓小朋友有更多的營養,而小朋友又會肯吃呢?很多時候我們煮糙米飯或紅米飯給小朋友吃,他們都不是很喜歡吃。最主要原因是咀嚼時間較長又或者比較硬,咀嚼很長時間都吞不下去。

這些米飯可能連大人都會胃痛,小朋友的消化力未及大人這麼好,所以我們都會擔心可能有胃痛的情況。現在很多人都不吃白米,可以轉吃胚芽米、小米或燕麥飯,而在眾多種米之中,我最建議吃小米。

小米的價錢相對比較便宜,大約十多元一斤。如果是二十元之內一斤來說,是相對性既有營養又便宜的,一種又綿又滑,甚至可以煲粥。煲小米粥的一個很好的選擇,就算加了進去,你也不會覺得飯有不同質感,都是如白米一般的感覺。小朋友便不會覺得你加了一些奇怪東西進去,他自然就會吃,亦比較軟身,他又不會胃痛。

如果不吃這個都有其他選擇,例如胚芽米,但是要留意胚芽米其實是甚麼,它是糙米,再剝一層殼,就會少些纖維。但是它保留了胚芽最有營養的部分,維他命B雜亦多在這部分,所以營養很豐富,但是纖維就少於糙米。口感會比較滑,不會覺得很硬,但價錢就相對性比較貴,可能要一斤達到六至七十元。

另外有些中價的選擇就是藜麥。藜麥就有黑色、紅色和白色,如果小朋友對於顏色方面很緊張

會覺得為甚麼是這樣顏色而不喜歡吃,這樣就可以選擇白色的藜麥,都是擁有豐富營養。黑色的藜麥就會有較高的鐵質及花青素。

有些是十穀米之類的,我就不是太建議了。因為小朋友的胃部比較嬌嫩,而且十穀米可能要浸一晚後再煮才會變軟。他又會覺得十穀米有很多種類的米,未必會喜歡吃。當然有些小朋友好奇心較高,可能會喜歡。但是很多小朋友小時候都會慣性喜歡吃單一的食物,慢慢長大以後才會嘗試不同的食物,可以留待十歲、八歲時才給十穀米。但還是需要浸過後才跟其他米一起煲,如果不是的話這方面有營養,但會使胃部不舒服。

有些人會放紅豆,到底是怎樣放下去?我們要預先浸紅豆至軟身,甚至煲至軟身才跟飯一起煮,其實紅豆飯都是很有營養,例如日本人都喜歡吃紅豆飯。另外也有蕃薯飯、粟米飯及適合在秋天吃的栗子飯等。不同配搭令吃飯不只是吃白飯這麼悶,栗子高鈣和高鐵質,增強骨骼生長,亦可以幫助他們防止貧血,人也會精神一些不會那麼容易疲勞。

長大了反而不願行 如何改善小朋友扭抱習慣?

資料來源:心理治療師李偉堂

小朋友約一歲,慢慢學會走路。初時小朋友都會很興奮,四處探索。但漸漸又會要求大人抱,不願自己走。家長都會感到頭痛,有時候可能是孩子真的累了,有時候只是想得到被抱的親蜜感。面對小朋友要求父母抱,家長可怎樣做呢?

部份家長曾向我提過小朋友1歲的時候尚未學會走路,但就很想走路。當後來學會走路後,那段時候就特別喜歡走路,家長很高興,嬰兒車可以留在家中,以為小朋友往後可以乖乖地走路。但沒料到小朋友熟悉走路後,反而想家長抱,甚至父母要帶嬰兒車外出,去那裡都坐嬰兒車。

如果沒有帶嬰兒車的話,就是父母的體力大考驗。父母當然想小朋友重新再走路,有些父母就說:「如果不走路便不外出了。」父母其實都想跟小朋友外出走走、玩一下又開心一下,所以不如與小朋友訂下目標。例如去到那裡就抱,去到那裡就走路,在出門前有這個承諾。例如當小朋友剛出升降機門外就說要抱,剛剛說過我們要落到樓下,由樓下屋苑門口到大閘才抱。我們有目標給小朋友,小朋友自然更加向前走,到了樓下就抱,父母答應了他抱到大閘,把小朋友放回地上。

有時候小朋友很即興突然說要抱,父母可以跟小朋友說,我們走到對面的燈位才抱。一方面大家都享受到親子樂趣,二來小朋友有目標,知道走到那裡才抱,自然就更願意多走一點。有時候小朋友真的累了,又或者抱的感覺其實很親密,有時候小朋友想抱一下得到親密的感覺。所以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我們會抱,不過有個目標例如走到那裡,在那段時間就可以抱,這樣大家也開心。

小朋友要吃營養補充劑嗎?

資料來源:資深營養師吳耀芬

很多家長也會問我「我的小朋友需要吃補充劑嗎?例如魚油丸或DHA,這樣會對他好一點嗎?」我自己也有小朋友,我就沒有讓她們吃任何補充劑。但是有一些家長便說「其實吃了補充劑會否真的聰明一點?」

其實如果有均衡飲食,當然不需要任何補充劑。為甚麼呢?例如魚油丸吃太多,也會有過度薄血的作用,很容易便會有流血不止的情況。所以我們說如吃了過量魚油丸的話,對小朋友而言也未必是好事。

我們可能要想辦法如何在食物之中,加一點到魚的成分,例如他不喜歡吃魚,我們可以把魚沾上粉漿烤熟,讓他覺得比較香脆和美味。又或在烹調意粉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如蜆等的甲殼類食物,這已足夠小朋友吸收。另外,海苔這些簡單的食物,也有成分讓他們更聰明。

至於,家長可能都覺得多吃鈣質的補充劑,小朋友會長得比較高。這些也是不需要的,因為如果吃過量鈣片,也會很容易令他腎結石。我們可讓小朋友喝牛奶、吃豆腐或喝豆漿,也能幫助他吸收鈣質,又不需要額外特別補充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