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孩子的底线来欣赏孩子的进步
撰文:辅导心理学家 莫黛琳
有一位 3 岁小女孩,刚接受游戏治疗时,她妈妈说女孩每天在家因大大小小的事情,起码要发 3 至 4 次脾气,每次半小时以上。过了 3 个多月的游戏治疗后,她大哭的频密度已减少至 1 至 2 个星期一次,有时候 3 个星期才发生一次。但这位母亲依然觉得很困扰,因为在她的朋友圈子里面,孩子们一般哭 5 到 10 分钟便能够平复下来。而这位女儿,她每次大哭依然要花上起码半个小时才能够慢慢转化。
又有一位同龄的内向小男孩,刚开始接受游戏治疗时,他连续4 次在游戏室内只碰他熟悉的玩具车,在他觉得安全的小小范围里面,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个陌生的环境和我这一位陌生的姨姨。过了几个月后,他父亲说他在公园里开始愿意尝试自己玩滑梯,也愿意自己参与一些兴趣班,不需要父母陪同。但是,父母依然很担心他的社交能力,因为觉得「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」。小男孩每一次参加团体活动,仍旧是睁大着双眼,站在人群的一角,静静地看着别人活动,自己并不参与。
没错,如果与别人比较,我们很容易见到自己孩子的不足。看到孩子进步,希望他们能够更上一层楼,是人之常情,父母的心怀。然而,请不要忘记,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他们的底线是不同的。当我们量度孩子有没有进步时,如果我们用别人的尺「一刀切」,我们可能很难看见孩子的进步,鼓励他们继续前进,而只着眼于他们还没有做到的。
对于一个性情比较敏感,容易遇到挫折发脾气,比较难适应转变带来冲击的孩子而言,她可能依然需要半个小时来表达她的不如意。可是当她开始有能力,增强自己面对不如意时的抗逆力,减少哭的频密度,已经是进步。在她下一次大哭以前,她可能已经用尽了她的能量来适应生活中转变的节奏,抗衡各种不如意。她需要的,是父母体谅她片刻的软弱。她可能不会像那些适应力强的孩子,那么轻松容易来面对生活。但是,有父母爱的体谅、明白和接纳,她会慢慢发展出抗逆和适应能力,使自己变得轻松一点。